索  引  號:
11450202007610012C/2024-10122
效力狀態:
發文單位: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4年02月26日
標  題:
關于印發《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發文字號:
城中政辦〔2024〕1號
發布日期:
2024年02月26日
文件下載:
相關解讀:

關于印發《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來源: 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布日期: 2024-02-26 09:00       |  瀏覽量: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區機關各有關部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區委、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6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6日印發

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

“十四五”規劃

目錄

一、規劃背景 1

(一)發展基礎 1

(二)發展形勢 4

二、總體要求 5

(一)指導思想 5

(二)基本原則 6

(三)發展目標 7

三、重點任務 7

(一)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7

(二)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診療能力 8

(三) 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8

(四) 提升中醫藥服務保障能級 9

(五) 高質量推進中醫醫改 9

(六) 鼓勵社會辦中醫 9

(七)打造高素質中醫藥特色基層人才隊伍 11

(八)進一步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 11

(九)促進高水平中醫藥文化傳播 12

四、保障措施 13

(一)強化組織領導 13

(二) 加強政策引領 14

(三) 支持項目建設 14

(四) 強化法治保障 14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重要指示,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精神和《健康廣西行動(2019-2030年)》《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柳州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部署,根據我區中醫藥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柳州市衛生健康委、柳州市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城中區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多部門聯動,統籌推進,在醫療、保健、文化、科技、產業等領域全面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不斷健全。我區積極爭取,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投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2020年,總投資約2500萬的河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運行,該中心中醫科業務用房占整個中心的五分之一;爭取約56萬元財政資金加強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及村衛生室中醫藥設備配置。截至2020年底,我區有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所,二級甲等中西醫醫院1所,社會辦中醫診所21家。我區100%的綜合性醫院(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醫院(市紅十字會醫院)和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衛生院(1家)設有中醫科,建成中醫綜合服務區(即中醫館),10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全區中醫執業類(助理)醫師545名。我區已基本建立起以中醫醫療機構為龍頭和支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體、社會資本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

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我區基本建立了層級分明、中醫特色明顯的中醫重點專科群。市級中醫醫院擁有5個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科(脾胃病科、治未病中心、腦病科、骨傷科、腎病科)、2個區級重點專科(腫瘤科、婦產科)和1個市級重點專科(普外科),名醫工作室3個。我區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工作走在前列。柳州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2017年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成為具有相當影響力、優勢明顯、技術輻射力強的全國婦幼保健中醫藥適宜技術(專病)培訓基地,2018年獲批全國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婦兒中醫技術進修培訓中心。

多措并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一是引導優質的中醫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在選擇承辦醫院的時候,將中醫藥資源作為重要考慮因素,我區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由中醫類醫院承辦或以中醫科為主要承辦力量。二是充分利用緊密型醫聯體的作用,借助三甲醫院的資源優勢、專家優勢,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發揮承辦醫院和牽頭醫院的主導作用,建立中醫名醫工作室,引導醫院人員下沉基層并主動對基層人員進行培訓,基層中醫藥技術水平進一步增加,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加大基層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力度。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抓手,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為契機,每年投入數萬元對基層醫務人員(包含中醫師、護士、村醫、臨床醫師)進行中醫藥相關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將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與家庭醫生服務相結合,開展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中西醫融合健康管理。

截至2020年,轄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類別醫師(含助理)52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2人,中級30人,初級及以下20人。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的比例達53.6%。中醫類別全科醫生16人,占基層全科醫生的比例達到44.4%,達到城鄉每萬居民約有0.89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遠超“十三五”行動計劃0.4-0.6名標準)。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中醫診療量占比穩步提升,2020年基層中醫診療人次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量比例達40%(國家要求30%)。中醫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較高收益,放大了醫改惠民效果,為探索醫改的“中國式解決辦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配套制度落實。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關于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有關規定,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我區將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診所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根據行政審批工作要求,進一步簡化中醫診所備案流程和材料要求,縮短中醫診所備案辦理時間,對材料齊全且符合備案要求的當場發放《中醫診所備案證》。截至2020年,共受理備案中醫診所10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實施細則》要求,2018年首次開展考核報名和審核工作,我區17人報名考試,最終4人考核合格(柳州市19人合格)。

中醫藥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每年積極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通過展覽展示、健康咨詢(義診)、互動體驗、健康講座、科普資料發放等方式,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群眾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生活習慣。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進入校園,融入校園文化。指導有關單位申報廣西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2020年9月,柳州市中醫醫院申報并獲批“廣西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帶動全區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我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中醫講座、經典朗誦、八段錦展示、制作香囊等,向學生、家長和老師普及中醫藥知識文化。學校和醫院聯合開展中醫藥主題教育,認識中藥材,宣傳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了解把脈的醫學原理,探秘“冬病夏治”,感受中醫氛圍,將中醫文化建設與班級文化建設融合,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讓學生和老師充分領略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內涵。

(二)發展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把中醫藥發展列為了國家發展戰略,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遵循。國家先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對中醫藥工作作出全方位、戰略性、系統性的謀劃和部署,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了方向。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頒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條例》,印發實施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醫藥發展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要牢牢把握“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實業興市,開放強柳”戰略,全力推進“三大建設”,持續營造“三大生態”,積極推進城中區全面高質量發展,堅持融合發展、聯動發展,提升城中區旅游品質和品牌形象以及城中區知名度、美譽度,做好“提質、提速、培育、融合”四篇文章,打造“5242”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實施“強基礎、擴開放、新治理、優服務”四大方針,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譜寫新時代“品質城中、幸福生活”新華章。在充分考慮城中區發展階段、戰略目標和歷史任務的基礎上,立足城中區區情,確定城中區“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定位為:全國體育康養休閑度假區、廣西教育改革先行區、區域性金融洼地、廣西科技創新強區、廣西商貿強區。

“十四五”時期,中醫藥發展處在服務群眾能力提升期、健康服務推進期、參與醫改探索期和政策機制完善期,還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城中中醫藥服務體系還不能完全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適應;中醫藥人才缺乏,傳承創新不足;中藥資源利用不足;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等。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自治區中醫藥大會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堅持中西醫并重,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醫藥事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為品質城中、健康城中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保障。 ??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把中醫藥健康服務融入各項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為助力健康廣西、健康柳州和健康城中建設貢獻力量。

堅持目標導向,科學發展。堅持以解決存在問題為基礎,實現發展目標為導向,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不斷改革完善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

堅持統籌協調,開放共享。堅持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城鄉均衡發展,區內與區外統籌發展,堅持中醫藥科研、產業、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協調發展和融合發展。

堅持質量至上,弘揚特色。堅持中醫藥特色理論和技術方法,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和支撐體系,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高質量發展中醫藥特色產業和醫療服務,滿足群眾對中醫藥服務不斷提高的要求。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實現人人享有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醫療、服務、科研、人才、產業、文化發展邁上新臺階。

——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健全完善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體,中醫門診部、診所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設施設備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建成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中醫藥服務。力爭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1-2家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旗艦中醫館。

——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環境更加優化,中醫藥醫保支付政策更趨完善。

——中醫藥人才隊伍更加優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依托上級醫聯體單位建設名醫工作室,繼續開展師帶徒和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等工作,開展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

——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促進中醫藥服務在智慧醫療、養生保健、特色康復、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等方面不斷延伸。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提升中醫藥在健康產業中的貢獻度。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設施,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條件,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2025年,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建有中醫館。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中醫館開展服務內涵建設,重點加強中醫藥人員配備、中醫藥技術服務提供、中醫設備配備和提升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成1-2家旗艦中醫館。改善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條件,政府辦一體化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打造區域相對獨立、中醫文化突出、中醫服務更加豐富的中醫藥服務場所。加強中醫館中醫婦科和中醫兒科建設。促進壯族、瑤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推進和規范中醫師多點執業。

(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診療能力

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藥飲片、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能力,擴大中醫藥服務規模。推動、村衛生室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醫療服務。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能夠規范開展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100%村衛生室能夠規范開展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三)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發揮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應急救治制度,推動中醫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高效協同。加強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治診療工作,加強醫務人員中醫藥應急醫療技術培訓。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培訓和指導,圍繞兒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率,擴大目標人群覆蓋面。加強簽約團隊中醫藥人員配置和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簽約服務。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強化醫防融合,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75%和85%。

(四)提升中醫藥服務保障能級

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探索推進智慧社區醫院、智慧中藥房等“互聯網+中醫醫療”網絡建設。發展中醫遠程醫療,規范遠程醫療服務,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健康咨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發展基層中醫治未病服務和中醫康復服務。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中醫治未病服務,開展中醫康復技術培訓,提高中醫康復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遴選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設置中醫康復診室或康復治療區。

(五)高質量推進中醫醫改

依托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中醫藥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支持和引導病人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穩定期和康復期以及慢性病護理等服務,基本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和質量監管。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質量的評估和監管,完善有關規章制度,重點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中醫藥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合理用藥、落實核心制度等進行監督檢查,提高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開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到2025年,力爭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六)鼓勵社會辦中醫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支持具有特色優勢的中醫專科醫院、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規范經營和發展。提高社會辦中醫的診療服務能力水平。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機構,提升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的整體水平。

專欄?1?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1.健全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工程: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基礎,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網絡。

2.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1)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中藥飲片、針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等項目(下同)中的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2)100%的衛生院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3)10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力爭達到30%;(6)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衛生院績效考核中醫藥內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30%;(7)80%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鄉村醫生或中醫類別(臨床類別)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

3.中醫藥“四進”工程(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以服務機構或黨支部為單位,組織中醫藥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讓群眾感受中醫藥、了解中醫藥、使用中醫藥。

4.中醫藥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醫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高效協同,培育建設高水平的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強醫務人員中醫藥應急醫療技術培訓。

(七)打造高素質中醫藥特色基層人才隊伍

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師參加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層醫生及中高職稱醫生全科轉崗培訓、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優勢病種診療方案推廣等培訓,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深入基層開展西醫學習中醫相關培訓,鼓勵“西學中”人員開展中醫藥服務。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通過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方式,提高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醫師到基層執業。優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吸引一批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到2025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4-0.7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超過25%,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

(八)進一步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立中醫診療服務站點;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開展上門服務、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支持建設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爭創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進一步促進中藥材良種繁育、規范化種養基地和生產加工綠色發展。培育壯大中藥制造業,通過政策扶持、創新協同,促進轄區中醫藥企業做大做強。

專欄2??中醫藥產業提升工程

中醫藥+健康產業建設工程:組織符合條件的示范基地申報廣西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廣西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力爭建設1家廣西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1家廣西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九)促進高水平中醫藥文化傳播

1.深化基層中醫藥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設。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普及。深化中醫中藥中國行,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及優質產品。加強中醫藥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采用電視、廣播、講座、發放資料等多種手段,創作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豐富中醫藥文化傳播途徑。鼓勵各類機構團體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面向社會開展中醫藥科普服務,提升居民中醫藥健康素養水平。

2.打造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加快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科普基地建設,推動中醫藥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企業、進機關等。支持市中醫醫院創建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力爭創建1-2家廣西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社區居委會、鄉村群眾活動場所等,建設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通過展板、實物、模型、中醫養生保健體驗設備、中醫閱讀角或運用電子觸摸屏、LED屏等新媒體手段,幫助群眾更加經常接觸到規范的中醫藥壯瑤醫藥養生保健知識。

3.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著重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新業態項目,推進中醫藥文化與旅游、養老、保健、休閑、娛樂等融合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實施中醫藥文化精品行動,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與動漫游戲、旅游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服務,打造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品牌。

專欄3??中醫藥文化傳播工程

1.中醫藥文化傳播體系建設工程:推動建設覆蓋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終端、平面媒體等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推動中醫藥文化知識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進鄉村。鼓勵民族醫藥的民間傳承。

2.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程:進一步挖掘、歸納和研究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內涵。引入中醫藥健康理念,建設融中醫藥科普、文化宣傳、健康養生、應用推廣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基地。培育建設1-2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嚴格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內涵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3.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工程:開展中醫藥健康義診、知識技能競賽、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等多種活動。加強中醫藥文化科普人才培訓,提升中醫藥文化科普人才隊伍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始終堅持黨對中醫藥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作用,切實提高應對風險挑戰、領導中醫藥領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區發展改革局要將中醫藥發展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年度計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充分發揮城中區中醫藥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形成促進中醫藥發展的合力。建立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合理配置人員,強化任務落實,明確職責分工,提高中醫藥管理部門的治理能力。

(二)加強政策引領

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人才、醫保支付、中醫藥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和杠桿作用,強化各部門相關專項資金統籌使用,合理運用貼息、補助、獎勵、資本金注入等方式,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貸款向中醫藥民族醫藥領域傾斜。完善多渠道投入資金的保障機制,充分調動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企業等的積極性,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完善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的激勵機制等人才政策,大力引進各類中醫藥、傳統醫藥、大健康產業高端研發人才,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不斷完善中醫藥醫保支付等政策。支持開展中醫藥服務,支持將中藥和中醫特色診療項目納入門診病種用藥和診療范圍。在人才、醫保等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切實保障中醫藥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支持項目建設

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在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發展需要,支持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等項目建設。加強基層中醫館等項目建設。推進中醫藥重點學科、重點專科、中醫藥人才培養等項目建設。

(四)強化法治保障

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條例》等法律法規,推進中醫醫療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監管機制。健全中醫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增加全民中醫藥法治意識。

(信息員:龐翰雯,審核領導:李德永,聯系方式:2833565)


×
×
中長期規劃
索  引  號:
11450202007610012C/2024-10122
效力狀態:
發文單位: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4年02月26日
標  題:
關于印發《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發文字號:
城中政辦〔2024〕1號
發布日期:
2024年02月26日
文件下載:
相關解讀:
關于印發《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4-02-26 09:00  來源: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區機關各有關部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區委、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6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6日印發

柳州市城中區中醫藥發展

“十四五”規劃

目錄

一、規劃背景 1

(一)發展基礎 1

(二)發展形勢 4

二、總體要求 5

(一)指導思想 5

(二)基本原則 6

(三)發展目標 7

三、重點任務 7

(一)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7

(二)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診療能力 8

(三) 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8

(四) 提升中醫藥服務保障能級 9

(五) 高質量推進中醫醫改 9

(六) 鼓勵社會辦中醫 9

(七)打造高素質中醫藥特色基層人才隊伍 11

(八)進一步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 11

(九)促進高水平中醫藥文化傳播 12

四、保障措施 13

(一)強化組織領導 13

(二) 加強政策引領 14

(三) 支持項目建設 14

(四) 強化法治保障 14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重要指示,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精神和《健康廣西行動(2019-2030年)》《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柳州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部署,根據我區中醫藥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柳州市衛生健康委、柳州市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城中區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多部門聯動,統籌推進,在醫療、保健、文化、科技、產業等領域全面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不斷健全。我區積極爭取,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投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2020年,總投資約2500萬的河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運行,該中心中醫科業務用房占整個中心的五分之一;爭取約56萬元財政資金加強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及村衛生室中醫藥設備配置。截至2020年底,我區有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所,二級甲等中西醫醫院1所,社會辦中醫診所21家。我區100%的綜合性醫院(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醫院(市紅十字會醫院)和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衛生院(1家)設有中醫科,建成中醫綜合服務區(即中醫館),10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全區中醫執業類(助理)醫師545名。我區已基本建立起以中醫醫療機構為龍頭和支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體、社會資本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

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我區基本建立了層級分明、中醫特色明顯的中醫重點專科群。市級中醫醫院擁有5個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科(脾胃病科、治未病中心、腦病科、骨傷科、腎病科)、2個區級重點專科(腫瘤科、婦產科)和1個市級重點專科(普外科),名醫工作室3個。我區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工作走在前列。柳州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2017年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成為具有相當影響力、優勢明顯、技術輻射力強的全國婦幼保健中醫藥適宜技術(專病)培訓基地,2018年獲批全國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婦兒中醫技術進修培訓中心。

多措并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一是引導優質的中醫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在選擇承辦醫院的時候,將中醫藥資源作為重要考慮因素,我區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由中醫類醫院承辦或以中醫科為主要承辦力量。二是充分利用緊密型醫聯體的作用,借助三甲醫院的資源優勢、專家優勢,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發揮承辦醫院和牽頭醫院的主導作用,建立中醫名醫工作室,引導醫院人員下沉基層并主動對基層人員進行培訓,基層中醫藥技術水平進一步增加,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加大基層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力度。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抓手,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為契機,每年投入數萬元對基層醫務人員(包含中醫師、護士、村醫、臨床醫師)進行中醫藥相關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將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與家庭醫生服務相結合,開展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中西醫融合健康管理。

截至2020年,轄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類別醫師(含助理)52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2人,中級30人,初級及以下20人。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的比例達53.6%。中醫類別全科醫生16人,占基層全科醫生的比例達到44.4%,達到城鄉每萬居民約有0.89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遠超“十三五”行動計劃0.4-0.6名標準)。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中醫診療量占比穩步提升,2020年基層中醫診療人次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量比例達40%(國家要求30%)。中醫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較高收益,放大了醫改惠民效果,為探索醫改的“中國式解決辦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配套制度落實。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關于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有關規定,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我區將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診所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根據行政審批工作要求,進一步簡化中醫診所備案流程和材料要求,縮短中醫診所備案辦理時間,對材料齊全且符合備案要求的當場發放《中醫診所備案證》。截至2020年,共受理備案中醫診所10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實施細則》要求,2018年首次開展考核報名和審核工作,我區17人報名考試,最終4人考核合格(柳州市19人合格)。

中醫藥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每年積極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通過展覽展示、健康咨詢(義診)、互動體驗、健康講座、科普資料發放等方式,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群眾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生活習慣。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進入校園,融入校園文化。指導有關單位申報廣西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2020年9月,柳州市中醫醫院申報并獲批“廣西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帶動全區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我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中醫講座、經典朗誦、八段錦展示、制作香囊等,向學生、家長和老師普及中醫藥知識文化。學校和醫院聯合開展中醫藥主題教育,認識中藥材,宣傳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了解把脈的醫學原理,探秘“冬病夏治”,感受中醫氛圍,將中醫文化建設與班級文化建設融合,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讓學生和老師充分領略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內涵。

(二)發展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把中醫藥發展列為了國家發展戰略,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遵循。國家先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對中醫藥工作作出全方位、戰略性、系統性的謀劃和部署,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了方向。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頒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條例》,印發實施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醫藥發展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要牢牢把握“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實業興市,開放強柳”戰略,全力推進“三大建設”,持續營造“三大生態”,積極推進城中區全面高質量發展,堅持融合發展、聯動發展,提升城中區旅游品質和品牌形象以及城中區知名度、美譽度,做好“提質、提速、培育、融合”四篇文章,打造“5242”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實施“強基礎、擴開放、新治理、優服務”四大方針,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譜寫新時代“品質城中、幸福生活”新華章。在充分考慮城中區發展階段、戰略目標和歷史任務的基礎上,立足城中區區情,確定城中區“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定位為:全國體育康養休閑度假區、廣西教育改革先行區、區域性金融洼地、廣西科技創新強區、廣西商貿強區。

“十四五”時期,中醫藥發展處在服務群眾能力提升期、健康服務推進期、參與醫改探索期和政策機制完善期,還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城中中醫藥服務體系還不能完全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適應;中醫藥人才缺乏,傳承創新不足;中藥資源利用不足;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等。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自治區中醫藥大會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堅持中西醫并重,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醫藥事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為品質城中、健康城中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保障。 ??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把中醫藥健康服務融入各項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為助力健康廣西、健康柳州和健康城中建設貢獻力量。

堅持目標導向,科學發展。堅持以解決存在問題為基礎,實現發展目標為導向,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不斷改革完善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

堅持統籌協調,開放共享。堅持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城鄉均衡發展,區內與區外統籌發展,堅持中醫藥科研、產業、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協調發展和融合發展。

堅持質量至上,弘揚特色。堅持中醫藥特色理論和技術方法,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和支撐體系,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高質量發展中醫藥特色產業和醫療服務,滿足群眾對中醫藥服務不斷提高的要求。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實現人人享有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醫療、服務、科研、人才、產業、文化發展邁上新臺階。

——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健全完善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體,中醫門診部、診所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設施設備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建成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中醫藥服務。力爭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1-2家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旗艦中醫館。

——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環境更加優化,中醫藥醫保支付政策更趨完善。

——中醫藥人才隊伍更加優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依托上級醫聯體單位建設名醫工作室,繼續開展師帶徒和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等工作,開展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

——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促進中醫藥服務在智慧醫療、養生保健、特色康復、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等方面不斷延伸。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提升中醫藥在健康產業中的貢獻度。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設施,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條件,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2025年,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建有中醫館。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中醫館開展服務內涵建設,重點加強中醫藥人員配備、中醫藥技術服務提供、中醫設備配備和提升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成1-2家旗艦中醫館。改善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條件,政府辦一體化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打造區域相對獨立、中醫文化突出、中醫服務更加豐富的中醫藥服務場所。加強中醫館中醫婦科和中醫兒科建設。促進壯族、瑤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推進和規范中醫師多點執業。

(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診療能力

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藥飲片、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能力,擴大中醫藥服務規模。推動、村衛生室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醫療服務。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能夠規范開展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100%村衛生室能夠規范開展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三)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發揮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應急救治制度,推動中醫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高效協同。加強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治診療工作,加強醫務人員中醫藥應急醫療技術培訓。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培訓和指導,圍繞兒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率,擴大目標人群覆蓋面。加強簽約團隊中醫藥人員配置和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簽約服務。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強化醫防融合,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75%和85%。

(四)提升中醫藥服務保障能級

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探索推進智慧社區醫院、智慧中藥房等“互聯網+中醫醫療”網絡建設。發展中醫遠程醫療,規范遠程醫療服務,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健康咨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發展基層中醫治未病服務和中醫康復服務。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中醫治未病服務,開展中醫康復技術培訓,提高中醫康復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遴選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設置中醫康復診室或康復治療區。

(五)高質量推進中醫醫改

依托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中醫藥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支持和引導病人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穩定期和康復期以及慢性病護理等服務,基本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和質量監管。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質量的評估和監管,完善有關規章制度,重點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中醫藥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合理用藥、落實核心制度等進行監督檢查,提高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開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到2025年,力爭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六)鼓勵社會辦中醫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支持具有特色優勢的中醫專科醫院、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規范經營和發展。提高社會辦中醫的診療服務能力水平。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機構,提升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的整體水平。

專欄?1?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1.健全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工程: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基礎,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網絡。

2.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1)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中藥飲片、針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等項目(下同)中的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2)100%的衛生院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3)10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力爭達到30%;(6)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衛生院績效考核中醫藥內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30%;(7)80%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鄉村醫生或中醫類別(臨床類別)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

3.中醫藥“四進”工程(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以服務機構或黨支部為單位,組織中醫藥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讓群眾感受中醫藥、了解中醫藥、使用中醫藥。

4.中醫藥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醫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高效協同,培育建設高水平的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強醫務人員中醫藥應急醫療技術培訓。

(七)打造高素質中醫藥特色基層人才隊伍

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師參加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層醫生及中高職稱醫生全科轉崗培訓、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優勢病種診療方案推廣等培訓,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深入基層開展西醫學習中醫相關培訓,鼓勵“西學中”人員開展中醫藥服務。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通過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方式,提高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醫師到基層執業。優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吸引一批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到2025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4-0.7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超過25%,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

(八)進一步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立中醫診療服務站點;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開展上門服務、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支持建設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爭創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進一步促進中藥材良種繁育、規范化種養基地和生產加工綠色發展。培育壯大中藥制造業,通過政策扶持、創新協同,促進轄區中醫藥企業做大做強。

專欄2??中醫藥產業提升工程

中醫藥+健康產業建設工程:組織符合條件的示范基地申報廣西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廣西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力爭建設1家廣西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1家廣西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九)促進高水平中醫藥文化傳播

1.深化基層中醫藥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設。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普及。深化中醫中藥中國行,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及優質產品。加強中醫藥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采用電視、廣播、講座、發放資料等多種手段,創作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豐富中醫藥文化傳播途徑。鼓勵各類機構團體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面向社會開展中醫藥科普服務,提升居民中醫藥健康素養水平。

2.打造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加快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科普基地建設,推動中醫藥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企業、進機關等。支持市中醫醫院創建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力爭創建1-2家廣西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社區居委會、鄉村群眾活動場所等,建設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通過展板、實物、模型、中醫養生保健體驗設備、中醫閱讀角或運用電子觸摸屏、LED屏等新媒體手段,幫助群眾更加經常接觸到規范的中醫藥壯瑤醫藥養生保健知識。

3.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著重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新業態項目,推進中醫藥文化與旅游、養老、保健、休閑、娛樂等融合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實施中醫藥文化精品行動,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與動漫游戲、旅游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服務,打造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品牌。

專欄3??中醫藥文化傳播工程

1.中醫藥文化傳播體系建設工程:推動建設覆蓋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終端、平面媒體等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推動中醫藥文化知識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進鄉村。鼓勵民族醫藥的民間傳承。

2.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程:進一步挖掘、歸納和研究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內涵。引入中醫藥健康理念,建設融中醫藥科普、文化宣傳、健康養生、應用推廣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文化教育基地。培育建設1-2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嚴格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內涵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3.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工程:開展中醫藥健康義診、知識技能競賽、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等多種活動。加強中醫藥文化科普人才培訓,提升中醫藥文化科普人才隊伍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始終堅持黨對中醫藥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作用,切實提高應對風險挑戰、領導中醫藥領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區發展改革局要將中醫藥發展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年度計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充分發揮城中區中醫藥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形成促進中醫藥發展的合力。建立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合理配置人員,強化任務落實,明確職責分工,提高中醫藥管理部門的治理能力。

(二)加強政策引領

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人才、醫保支付、中醫藥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和杠桿作用,強化各部門相關專項資金統籌使用,合理運用貼息、補助、獎勵、資本金注入等方式,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貸款向中醫藥民族醫藥領域傾斜。完善多渠道投入資金的保障機制,充分調動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企業等的積極性,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完善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的激勵機制等人才政策,大力引進各類中醫藥、傳統醫藥、大健康產業高端研發人才,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不斷完善中醫藥醫保支付等政策。支持開展中醫藥服務,支持將中藥和中醫特色診療項目納入門診病種用藥和診療范圍。在人才、醫保等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切實保障中醫藥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支持項目建設

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在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發展需要,支持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等項目建設。加強基層中醫館等項目建設。推進中醫藥重點學科、重點專科、中醫藥人才培養等項目建設。

(四)強化法治保障

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條例》等法律法規,推進中醫醫療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監管機制。健全中醫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增加全民中醫藥法治意識。

(信息員:龐翰雯,審核領導:李德永,聯系方式:2833565)

版權所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政府主辦

柳州市城中區發展和改革局承辦

網站信箱:czqgxj@126.com

桂公網安備:45020202000127號

備案號:桂ICP備:12003747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大神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国产午夜精品1区2区3福利|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