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城中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
?
項目 | 內容 | 標準 |
? ? 基本服務項目 ? ? ? ? ? ? ? ? ? ? 基本服務項目 | ? ? 讀書看報 | 1.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qū)(村)公共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圖書、報刊借閱服務,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區(qū)圖書館每年圖書采購經費投入不低于1元/人,確保人均藏書量不低于1冊。 |
2.在轄區(qū)主要街道、公共場所、居民小區(qū)等人流密集地點設置閱報欄或電子閱報屏,提供黨報、“三農”、科普、文化生活、健康文摘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公共場所閱報欄免費為群眾提供閱讀服務,至少提供五類報紙(黨報類、“三農”類、科普類、文化生活類、健康文摘類等)。 | ||
收聽廣播 | 3.配合做好為全民提供突發(fā)事件應急廣播服務,建立市、縣區(qū)、行政村(社區(qū))應急廣播平臺,實現(xiàn)與國家應急廣播平臺銜接。 | |
觀賞電影 | 4.為農村群眾提供數(shù)字放映服務,其中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2年)比例不少于1/3。 | |
5.為中小學生每學期提供2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 ||
送地方戲 | 6.為農村每年送戲曲等文藝演出不少于1場。 | |
設施開放 | 7.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健全。開放時間、開放項目、免費服務內容向公眾公示。 8.轄區(qū)內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提供免費全民健身器材。 | |
文體活動 | 9.城鄉(xiāng)居民依托社區(qū)(村)綜合服務中心、文體廣場、公園、健身路徑等公共設施就近方便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10.區(qū)文化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包括公益培訓、講座、展覽、輔導),培養(yǎng)群眾健康向上的文藝愛好。每年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不少于60次,每年舉辦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文體活動不少于1次。 | |
文體活動 | ????11.街道綜合文化站每年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不少于20次;社區(qū)(村)公共服務中心不少于4次。 | |
? ? 硬件建設 ? ? ? ? ? ? ? | 文體設施 | ????12.在轄區(qū)內設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街道辦事處設置綜合文化站。 ???(1)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建設力爭達到文化部要求的二級以上標準。 ???(2)街道綜合文化站達到國家制定的《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和《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要求。 ???(3)社區(qū)(村)結合基層公共服務綜合設施建設,整合資源,在社區(qū)(村)統(tǒng)籌建設公共服務中心,因地制宜配置文體器材。 13.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建有公共電子閱覽室,并免費提供上網服務。區(qū)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覽室,開展盲人閱讀服務。 14.街道辦事處、社區(qū)(村)納入綜合性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并配置群眾體育活動器材設備。 15.轄區(qū)內公共文化設施為殘疾人配備無障礙設施,有條件的配備安全檢查設備。 |
流動設施 | ????16.根據(jù)城區(qū)實際,配備用于圖書借閱、電影放映、群眾文化輔導等公共服務的流動文化車,開展流動文化服務。 | |
人員配備 | 人員編制 | 17.街道綜合文化站配備1名編制,并明確為專門負責文體工作的人員;社區(qū)(村)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1名由城區(qū)政府財政補貼的文體專管員。 |
業(yè)務培訓 | 18.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工作人員每年參加脫產培訓時間不少于15天,街道辦事處和社區(qū)(村)文體工作人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 |
?(信息員:李思曉???審核領導:張瑩瑩???電話:2612350)
?
項目 | 內容 | 標準 |
? ? 基本服務項目 ? ? ? ? ? ? ? ? ? ? 基本服務項目 | ? ? 讀書看報 | 1.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qū)(村)公共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圖書、報刊借閱服務,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區(qū)圖書館每年圖書采購經費投入不低于1元/人,確保人均藏書量不低于1冊。 |
2.在轄區(qū)主要街道、公共場所、居民小區(qū)等人流密集地點設置閱報欄或電子閱報屏,提供黨報、“三農”、科普、文化生活、健康文摘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公共場所閱報欄免費為群眾提供閱讀服務,至少提供五類報紙(黨報類、“三農”類、科普類、文化生活類、健康文摘類等)。 | ||
收聽廣播 | 3.配合做好為全民提供突發(fā)事件應急廣播服務,建立市、縣區(qū)、行政村(社區(qū))應急廣播平臺,實現(xiàn)與國家應急廣播平臺銜接。 | |
觀賞電影 | 4.為農村群眾提供數(shù)字放映服務,其中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2年)比例不少于1/3。 | |
5.為中小學生每學期提供2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 ||
送地方戲 | 6.為農村每年送戲曲等文藝演出不少于1場。 | |
設施開放 | 7.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健全。開放時間、開放項目、免費服務內容向公眾公示。 8.轄區(qū)內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提供免費全民健身器材。 | |
文體活動 | 9.城鄉(xiāng)居民依托社區(qū)(村)綜合服務中心、文體廣場、公園、健身路徑等公共設施就近方便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10.區(qū)文化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包括公益培訓、講座、展覽、輔導),培養(yǎng)群眾健康向上的文藝愛好。每年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不少于60次,每年舉辦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文體活動不少于1次。 | |
文體活動 | ????11.街道綜合文化站每年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不少于20次;社區(qū)(村)公共服務中心不少于4次。 | |
? ? 硬件建設 ? ? ? ? ? ? ? | 文體設施 | ????12.在轄區(qū)內設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街道辦事處設置綜合文化站。 ???(1)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建設力爭達到文化部要求的二級以上標準。 ???(2)街道綜合文化站達到國家制定的《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和《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要求。 ???(3)社區(qū)(村)結合基層公共服務綜合設施建設,整合資源,在社區(qū)(村)統(tǒng)籌建設公共服務中心,因地制宜配置文體器材。 13.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建有公共電子閱覽室,并免費提供上網服務。區(qū)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覽室,開展盲人閱讀服務。 14.街道辦事處、社區(qū)(村)納入綜合性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并配置群眾體育活動器材設備。 15.轄區(qū)內公共文化設施為殘疾人配備無障礙設施,有條件的配備安全檢查設備。 |
流動設施 | ????16.根據(jù)城區(qū)實際,配備用于圖書借閱、電影放映、群眾文化輔導等公共服務的流動文化車,開展流動文化服務。 | |
人員配備 | 人員編制 | 17.街道綜合文化站配備1名編制,并明確為專門負責文體工作的人員;社區(qū)(村)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1名由城區(qū)政府財政補貼的文體專管員。 |
業(yè)務培訓 | 18.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工作人員每年參加脫產培訓時間不少于15天,街道辦事處和社區(qū)(村)文體工作人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 |
?(信息員:李思曉???審核領導:張瑩瑩???電話:2612350)